Page 32 - index
P. 32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础上,建立了 C3 专用产品组装、测试、检验功能区;根据外方审核要求添置物料存储区的防 2008 年 5-9 月,车载 11 项产品在庞巴迪专家的监督指导下、在北信公司全体员工的努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静电设施、密集料柜、空调和加湿器、除湿器等必需设备,改善了进厂检验及库房存储环境。 力下,完成了试生产及测试工作。
硬件国产化产品生产中,既包括手工要求精细的 CAU 射频组件制作、机柜线缆组件压接 2008 年 7 月 4 日,庞巴迪提交了北信电子产品装联能力审核批准报告。
组装、机柜布线配线等需要较高技能的人工操作,也包括丝网印刷、表面贴装、回流焊、波峰 2008 年 9 月,庞巴迪提交了上述 11 项产品的生产批准报告。
焊等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既包括简单的导通、绝缘耐压测试,又包括智能化、高集成度、高精 2008 年 10 月,车载国产化产品通过 C3 实验室仿真测试。
度的 AOI 检测、ICT 测试、功能测试、安装测试等。其生产加工测试过程对工艺装备的依赖度 2008 年 10 月 25 日,庞巴迪公司授予北信列控车载产品生产许可证书。铁道部总工程
极大。必须配置多样完备的现代化生产加工装备、精密仪器仪表等,从硬件上保证产品性能指 师何华武等领导以及武广公司、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铁道部 C3 攻关组有关领
标的一致性和实物质量的相对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导以及庞巴迪公司和通号集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首批认证证书颁发仪式。
北信在充分利用现有工装装备基础上,引进庞巴迪提供的仪表 / 工装 / 工具就达 128 种, 2009 年 7 月,北信完成武广合同规定的国产化设备的制造和供货。
按外方要求购置的工具多达 200 种,另外自行设计工装 60 余种,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2009 年 12 月 26 日,世界第一条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正式商业运营。
2007 年 11 月,北信加入国际电子工业联合协会(IPC),成为 IPC 协会会员单位,借 至此,北信顺利完成了硬件国产化第一阶段的工作内容。
助这一平台,及时地将国际先进标准引进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 IPC 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对 技术创新 全面推进国产化进程
标工作、对相关 IPC 标准(3 级)进行重点学习和消化。 北信公司以总结第一阶段武广国产化工作经验为契机,组织技术人员大胆进行创新,克服
2008 年 -2010 年的 3 年间,北信外请 IPC 协会专业培训师对工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 各种困难,讨论制订了第二阶段硬件国产化的实施计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产品技术水平和
检验人员先后进行了 12 次培训,累计 158 人次获得 IPC 各类标准的培训证书,另有 200 余 物料采购掌控能力;完善配套测试检验装备、提升产品生产制造效率;结合运营及用户要求进
人次参加了旁听。同时完成五批境外培训、三批境内培训,主要学习外方的物流采购管理、质 行适宜性改进等工作目标。
量控制管理、工序流程的设置、产品整机装配、产品原理、产品测试、调试、机柜组装及测试 第二阶段工作重点首先为实现物料替代、全面具备物料采购掌控能力。
等内容。 物料替代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车载产品有 1000 多种物料,涉及近 400 家制造商。
技术转化工作完成后,北信技术人员组织操作检验人员进行产前工艺规程培训、测试操作 技术人员对物料的国内采购渠道展开全面的调研;完成样件的试制、测试、验证、评审等工作,
上岗培训 300 余人次。 仅 14 款线圈变压器就进行了常温、低温、高温、温度交变等上千次的对比测试;完成了 CAU
通过上述一系列培训,切实提升员工们的整体操作技能和国际化的标准意识。 灌封材料参数性能第三方测试及整机电气性能测试;完成 D 电缆参数性能第三方测试及 12 列
\032 \033